【东方烟草报】 2010年12月30 第4版

走进烟田、实际操作,是课外实践的重要内容。

教授为学生认真讲解。

烟草学专业学生正在做实验
科教成果展示
科教成果展示
科研创新成效
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成立以来,承担了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叶公司、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湖北中烟、上海烟草集团等单位的联合科技攻关项目百余项,获得了一大批实用价值较大的科研成果,包括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9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20余项。烟草学科教师在《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烟草科学》、《烟草科技》等刊物,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约180篇,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档次逐年提高,为我国烟叶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研究成果方面,与行业同仁合作完成的“全国烤烟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金攀西优质烟叶开发”、“烤烟适度规模种植配套烘烤设备的研究与应用”等研究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完成的“烤烟优化灌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皖南烟区烤烟特殊香气风格形成机理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优质香料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国际优质浓香烤烟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等研究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烟草育种方面,育成了豫烟5号、豫烟6号烤烟新品种,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通过了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促进浓香型烟叶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一些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创新代表性成果
提高烟叶香气质量的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本研究以提升烟叶香气质量为主攻目标,从叶片发育、土壤营养平衡、烟株碳氮代谢平衡等方面入手,对提高烟叶香气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系统探索,制定了关键性技术和指标,并在全国主产烟区大面积实践应用,具有显著的提质增香效果,提升了我国烟叶的工业可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烟草精准栽培技术集成及系统开发。该方向以烟草精准栽培为核心,以“3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以提高烟叶品质为目标,重点开展烟草营养平衡与施肥技术研究、烟草优化灌溉技术研究、烟草施肥模型研究和烟田养分差异化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GIS的烟叶水肥管理决策系统。
我国主产烟区生态因素与烤烟质量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本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主产烟区气候适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气候因素对烟株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光照强度等气候因素对烤烟漂浮育苗的成苗素质、形态与生理指标、营养元素积累、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对主产烟区土壤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此外,在烟叶三段式烤黄烤香理论与烘烤应变技术研究,节能降耗与自控技术研究,烟草品质形成的细胞学基础与代谢分子调节研究,香料烟、白肋烟、晒烟生产理论和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历史发展与科研平台
河南农大烟草学科发展历程
烟草学科是太阳成集团tyc151cc科研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特色学科,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烟草本科教育,培养烟草方向硕士、博士最早的学科。1975年,河南农大在全国高校率先创办烟草专业学历教育,开我国烟草教育之先河。
35年来,河南农大烟草专业逐年壮大,有许多标志性的发展节点: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始培养烟草栽培生理方向的硕士生。1994年,招收烟草栽培生理方向的首位博士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收以“烟草学”专业命名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4年,招收烟草学博士后进站开展高层次科学研究……2008年12月25日,太阳成集团tyc151cc正式成立,这是烟草学科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太阳成集团tyc151cc抓住新的发展时机,建立起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烟草行业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2009年12月18日,“中国烟草总公司与河南农大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于郑州隆重举行,这是河南农大烟草学科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烟草学科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河南农大烟草学科以完善现代烟草农业研究室和特色烟叶研究室建设为重点,开展特色烟叶质量形成规律与形成机理、烟草基因表达谱、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模式、精准栽培技术等方面研究;加强实验室条件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强化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扩大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规模;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委派中青年科技骨干到国外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
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烟草研究基地”)是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依托太阳成集团tyc151cc组建的烟草行业科研机构,与1997年11月挂牌成立。“烟草研究基地”的基本任务是以“科教兴烟”为宗旨,培养高层次人才,针对烟草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问题,开展深层次科学研究,进行高新技术开发,增大科技因素在生产中的贡献率和显示度,使研究水平不断尖锐化,研究内容不断工程化,成果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化。
“烟草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是以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组装配套和推广、相关技术成果研制、技术产品研发为主要研究领域。内容涉及现代烟草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烟草新品种选育、烟叶调制技术和设施的研制与开发、烟草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等。十几年来,“烟草研究基地”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在现代烟草农业模式创新、特色烟叶理论与技术研究、烟草栽培生理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工作,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为了扩大对外学术交流,“烟草研究基地”于1998年建立了每年一次的学术年会制度,主要目的是在我国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烟草研究基地”在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主力军作用。每次学术年会都根据当年基地承担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邀请行业内外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士围绕科研工作中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如今,学术年会已发展成为大规模、高层次、综合性、开放性的学术交流盛会。
烟草行业烟草栽培重点实验室
2005年,烟草行业烟草栽培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依托河南农大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组建成立,旨在打造行业组织和开展烟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高级科研人员、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重点实验室”运行以来经过长期科研积淀,确定了4个主要研究方向:烟草栽培生理、烟草调制生理、烟草品质生态、烟草发育与代谢分子调控。从影响烟叶优质稳产的生态条件(土壤、气候、生物)、生理生化过程、分子代谢和技术调控(栽培、调制技术)等方面入手,探索优质烟叶形成的规律,研究控制及调节烟草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理论与技术,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在烟草上的应用。
“重点实验室”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5人,兼职研究人员35人,教研实力雄厚。“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烟草行业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科技问题,面向国际烟草科技竞争,以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增强烟草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此外,他们还与国际知名科研院校积极合作,例如与英国勒斯特大学在烟草蛋白质代谢研究、分子生物学高级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开展合作进行烟草特色烟形成分子机理研究,等等。
截至目前,“重点实验室”自主立项的前瞻性开放课题达11项。3年来,共有10多位中级以上科研人员到“重点实验室”从事课题研究,有30多位行业内外专家来此考察访问并作学术报告。“重点实验室”已初步成为我国烟草行业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的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交流的中心。
科研与创新
河南农大紧密联系我国烟叶生产实际,不断加强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在烟叶生产理念创新、烟叶生产技术创新等方向成果显著,例如提出“解决土壤贫瘠化问题的出路,在于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无害化处理厩肥、加深耕层促根发育”,奠定了烟叶质量形成的土壤基础;在烤烟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方面,提出了指导烤烟生产的静态和动态指标,主要内容包括烤烟“理想型烟株”的静态长相特征,即烟株圆顶时“下部叶阳光充足,上部叶叶片开展,整株叶厚薄适中”。尤其对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和对现代烟草农业模式的创新,符合了我国中式卷烟市场和烟草生产发展的方向。
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是中式卷烟原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中式卷烟市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在国家局的统一部署下,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于今年10月承担了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项目。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一是明确浓香型烟叶的区域定位及其风格差异,建立浓香型烟叶质量风格特色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二是揭示浓香型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形成的理论基础,建立典型浓香型烟叶的个体发育、群体结构、形态特征、生理代谢、基因表达等指标体系等;三是建立浓香型烟叶区域质量特色的彰显技术,紧紧围绕中式卷烟重点品牌,在浓香型产区构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实施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区域开发,提高技术到位率,显著提高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有效供给能力等;四是构建浓香型烟叶信息平台,建立光照、温度、降雨和土壤等生态因子数据库和丰缺评价指标系统等。
根据项目的目标与任务,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开发研究被分为4个组成部分,即:浓香型烟叶区域定位和风格特色的定位、典型浓香型烟叶质量风格特色的主要形成机理、浓香型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彰显的关键技术、规模开发与品牌利用。围绕4个组成部分设置8个专题,即:浓香型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定位研究、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形成的生态基础研究、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形成的代谢与分子基础研究、浓香型特色品种的挖掘与筛选利用研究、栽培措施对浓香型特色影响的机理及技术体系研究、浓香型烤烟调制关键技术研究、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规模开发与工业利用研究、浓香型特色烟叶生产数据库系统建设。
现代烟草农业模式创新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烟草农业是我国烟草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近10年来,河南农大烟草学科跟踪国际烟叶生产先进技术,为我国推进烟叶生产现代化进行积极探索。2006年,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与平顶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合作设立了“平顶山市现代烟叶生产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全方位开展现代烟草生产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双方积极开展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烟草农用机械研发与服务创新、灌溉方法和技术创新、信息化管理和科技创新、土壤生态安全技术创新、烟叶提钾产品和技术创新、烟草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创新、密集烘烤技术创新等八大创新;探索和完善了以建设“三户三队”(即种植专业户、育苗专业户、烘烤专业户和机耕专业队、植保专业队、分级专业队)为核心的现代烟草生产组织管理模式,针对传统农业的弊端,在技术科学化、操作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烟农知识化、生产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的研究,建立了平原区和缓岗丘陵实现烟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模式。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和主要示范区内,平顶山烟叶产业初步具备了现代烟草农业的雏形,平顶山烟叶收购量由2003的15.05万担,发展到2008年的43.92万担,烟叶规模、质量、信誉明显恢复,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办学与教育
培养体系:目前太阳成集团tyc151cc拥有两个本科专业(烟草学和烟草工程)、5种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1个烟草学博士点和1个烟草研究方向的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下设烟草种植科学系、烟草工程系、烟草基础科学系、中心实验室。
培养目标:烟草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烟草农业生产、烟草遗传育种、烟叶质量评价和烟草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人才,能在烟草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与烟草有关的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开发推广与经营管理工作。
烟草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烟草化学、卷烟产品设计、烟用香精香料、卷烟质量检测、烟草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人才,能在卷烟工业企业及相关烟草系统从事卷烟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招生就业:烟草学和烟草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009年,烟草学专业首次实行一本招生,一志愿上线率达500%,最低录取分数为569分;烟草工程专业实行二本招生,最低录取分数为544分。烟草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现已走向全国各地,在中国烟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10年来,河南农大烟草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全国各个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烟叶生产、卷烟产品开发、加工工艺管理、烟草品质检测、卷烟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领域都有该校毕业生在辛勤工作,有的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和技术中坚力量。目前,烟草专业毕业生在全国烟草系统的就业率在95%以上。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厚生丰民,崇尚学术,追求卓越。
办学目标:努力把烟草学科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特色学科,把太阳成集团tyc151cc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一方面要着力体现“三高一强”:即高精尖学术水平、高档次科研成果、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为烟草行业服务;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烟草学科教育与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烟草行业烟草栽培重点实验室的捆绑式发展,共同达到人才、成果、设备、管理“四个一流”和人才、技术、经济“三个良性循环”,为我国烟草行业人才培养和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办学定位: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走向世界;坚持“以人为本,厚生丰民,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科教兴烟”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集中力量为行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型、管理型和创新型人才,全方位提高学科教育的整体水平,大力推动我国烟草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专业特色:坚持强化“一个基础”(知识基础)、“两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三个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在教材建设方面,坚持“分类规划、重点建设,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面向21世纪烟草系列教材”的作用。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方面,建立和完善了“三同二优”(“三同”即公共课全校标准学时相同,基础课同一学科门类标准学时相同,专业基础课同一专业门类标准学时相同;“二优”即专业课程设置优质精炼,实践环节优质合理)的课程体系。
教学基地:装备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高水平、高规格实验室,主要包括烟草栽培实验室、烟草生理生化实验室、烟草遗传育种实验室、烟草调制实验室、烟草品质生态实验室、烟草化学与检测实验室、卷烟调香与加工工艺实验室、烟草生物技术研究室等。现有的教学实习基地主要包括方城金叶园、许昌市襄城县烟草研究所、驻马店卷烟厂、安阳卷烟厂、天昌复烤厂等。
办学成效:1999~2000年为国家烟草专卖局代培两届烟草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班,承担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百千万”人才工程建设任务;2002年成功组织了全国烟草专业“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烟草栽培学》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面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学生作品曾获得“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
人才队伍:太阳成集团tyc151cc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同时,太阳成集团tyc151cc聘请了众多著名学者、专家和业内人士,如聘请国际知名烟草专家朱尊权院士、左天觉博士为名誉教授,聘请美国肯塔基大学国际著名烟草专家Lowell Bush博士、Anne Jack博士、Harold Burton博士、Balazs Siminszky博士等为兼职教授。